当数字浪潮重塑知识传播的形态,人类阅读的本质却在技术狂飙中愈发显现其不可替代的精神价值。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阅读史》中揭示的“阅读即呼吸”之喻,在2025年的今天更显深意——它不仅是认知世界的支点,更是抵御信息碎片化侵蚀的精神锚点。自2014年“全民阅读”连续十一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社会图景,到2023年教育部将读书活动升华为育人工程的战略部署,再到2025年《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公布,阅读早已从个人修养升华为民族复兴的文化基因。
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及信息传播领域行业特色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一直倡导学生“好好做个读书人”,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多读书,读构建专业知识体系的书、读拓展文化及生命智慧的书。自2022年创办传媒与艺术类图书评论大赛以来,我们以书评为媒介,构建起学术经典与时代议题的对话场域,目前大赛已成功举办三届,得到了全国新闻传播学及艺术类师生的热烈响应与积极参与。
值此2025年4·23世界读书日之际,第四届大赛如约而至。在新闻传播学赛道,我们聚焦传播理论在数字时代的适应性重构,鼓励学者以批判性视角审视技术伦理、媒介进化与全球化传播等核心议题,探索经典理论对算法权力、后真相现象的阐释边界;在艺术学赛道,则致力于美学理论与当代文化实践的深度融合,倡导从跨媒介叙事、文化遗产数字化到艺术与社会治理等维度,解码艺术创作与传播的当代转型逻辑。
直道书山凭瀚海,穿堂册府跻琼林!第四届大赛期待您的笔锋既可深耕学科基础理论的内生逻辑,亦可剖析技术革命对人文价值的冲击与重构;既可解码文化现象背后的理论脉络,亦可反思全球化时代的认知困境。在这里,每一份深刻的书评都将化作连接学术与公众的桥梁——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却精神贫瘠的时代,唯有深度阅读与批判性思辨,方能让我们在数字洪流中坚守理性的灯塔,让知识的火焰照亮人类文明的远征。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
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通识教育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全国传媒类院校图书馆联盟(筹)
北京高教学会图书馆工作研究会高等艺术院校专业委员会
支持单位:
阅途文化集团
二、大赛主题
本次大赛分为两个分赛:
(一)新闻传播学类图书评论
主题:思辨融创,知行合一
在知识爆炸的浪潮中,新闻传播学研究者既要直面经典文献与前沿成果的厚重积淀,更需以个体化知识考古为刃,剖开理论谱系中的隐性关联与时代张力。我们期待您以独特学术经历为经纬,重新诠释传播学经典与新兴议题的对话,以批判性视角解构理论的内在矛盾,以跨界思维激活知识的预判潜能,最终在“理论-实践-批判”的闭环中锻造创新路径。您的独特洞见,或将点亮学界对复杂世界的认知地图,愿思想在碰撞中迸发新的可能!
(二)艺术学类图书评论
主题:读书明道,掘井及泉
相对于格物自然与生活,读书是间接然而高效的的通道。通过读书,我们学习思维的方法、生活的知识、成熟的经验、专业的技能、学术的规范,不断涵养情志、提升能力;我们也须在此过程中对抗思想的迷雾、辨析逻辑的乖谬、剔除学术的稗草,进而校正标尺、砥砺思想。一个人的阅读经历决定了他的知识库,进而决定了他的思想框架,建构了他的想象空间,也塑造着他创造力的筋肉与矢向。艺术类学科门类众多,图书丰巨。所谓掘井及泉,书中自有根须,九轫之下,自然通向思维之灵泉、大道之渊薮。一起来,阅读吧。
三、大赛日程
信息发布、作品收集阶段:2025年3月30日-2025年5月30日
专家评审阶段:2025年5月31日-2025年6月14日
结果公示阶段:2025年6月15日-2025年6月21日
奖励发放阶段:2025年6月22日-2025年6月30日
四、征集对象
全国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类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或对这两个学科领域感兴趣的其他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
鼓励教师带学生团队参赛。
欢迎各高校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相关院系及图书馆组织师生参赛。
五、投稿须知
(一)作品要求
1.作品须由参赛者独立完成,严禁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内容,同时不得存在任何形式的剽窃、盗用他人成果行为。组委会将采用专业检测工具对投稿作品进行原创性审核与AI生成内容筛查,若发现存在抄袭、过度雷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违反人工智能使用禁令等行为,经核查属实后,将直接取消参赛资格。
2.参赛作品需在梳理图书内容框架、主要观点的同时,分享自己阅读感悟,写出值得向读者推荐本书的充分理由。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反映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
3.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不设上限。观点明确、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4.可以参考附件书目列表选择著作撰写书评,也可自选该学科领域其他著作。选择其他图书的参赛作品需注明图书信息(包括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出版年等)。
(二)投稿方式
1.本次大赛采取线上投稿方式。
2.来稿采用 “Word附件”形式,并将文档命名为“书评大赛-学校名称-所评书名-参评人姓名”。
3.请在参赛作品Word文档开头提供个人生活照及简介(包括真实姓名、出生年月、所在学校及院系、年级、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4.投稿渠道: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投稿
或直接登录网址报名投稿:https://www.yuetu100.com/t8wh4n
5.每人不限投稿篇数,多篇作品可同时上传,亦可分批次上传。
(三)稿件格式
1.文章格式
书评题目(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副标题(四号宋体,居中)
个人简介:左顶格,小四号黑体,行文用小四号楷体,单倍行距,200字以内。
空一行,下接正文,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字,单倍行距。
正文标题层次依次为一、(一)1.(1)
一级标题(一、二、三、……)独占一行,左顶格,用四号宋体,加粗,标题末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一)(二)(三)……),左顶格,用小四号宋体,加粗,标题末不加标点;
三级标题(1.2.3. ……)和四级标题((1)(2)(3)……)均首行空两格,用小四号宋体,如果单独成行,标题末不加标点;如果列入正文不单独成行,标题末需加标点。
2.注释格式
(1)注释是对文中直接引用或者间接引用他人成果部分的标注,也用于详细说明正文中的某一具体问题;
(2)注释一律采用脚注,编号选用自动生成的①②③……,每页单独编号,注文用宋体小五号,脚注之间不空行;
(3)同一著作如果有新版,注释一般应引用最新版本;
(4)非引用原文者,注释前加“参见”;非引自原始出处的,注释前加“转引自”。
3.参考文献格式
(1)参考文献格式按《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的规定执行;
(2)位于正文下方,与正文空两行;
(3)项目名称“参考文献:”左顶格,小四号宋体,加粗。文献序号左顶格,后空一个字符放置文献内容,中文用小四号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体,单倍行距。
(四)作品使用
1.参赛作品版权归活动主办方所有,主办方有权对征集的作品修改编辑、公开发表、结集出版、播出推送、展览展示等。
2.参赛书评合格者将在“中传传媒图书评论” 和“中传艺术图书评论”订阅号全文发布。另择优结集出版图书。
六、奖项设置
两个分赛各设置奖项如下:
一等奖2名,奖金2000元;
二等奖3名,奖金1000元;
三等奖5人,奖金500元;
优秀奖若干;
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
最佳组织奖若干。
所有奖项均颁发获奖证书。
七、结果公布
大赛结果将在中传传媒图书评论订阅号和中传艺术图书评论订阅号发布,详情请关注订阅号信息。
八、大赛联系
新闻传播学类分赛:
联系人:陈伟伟
联系电话:010-65783180
联系QQ:79770666
艺术学类分赛:
联系人:曹兰琴
联系电话:010-65783177
联系QQ:2212807981
大赛交流QQ群:686831916
附件:
1、新闻传播学类分赛参考书目(扫码下载)
2、艺术学类分赛参考书目(扫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