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干货 | 知否?这个国家的本土电影占有率为何如此之高?

图片

过去的2018年,中国影坛最亮眼的作品,无疑是文牧野导演的《我不是药神》。在谈及创作意图时,文牧野特意提及了一部影片。他表示,自己执意要把《药神》“从一部文艺片,做成中国版《辩护人》。”

文牧野所致敬的这部《辩护人》,乃是韩国2013年上映的一部优秀现实主义题材影片。事实上,《我不是药神》中显露的韩国电影元素,可不只这一处:《药神》的海报,与韩影《辩护人》的海报有异曲同工之妙;有网友甚至扒出,该片的插曲《药神之歌》,也与韩国犯罪电影《与犯罪的战争:坏家伙的全盛时代》的歌曲《听到一个传闻》极其相似。

图片


图片

海报对比,左为《辩护人》,右为《我不是药神》


事实上,韩国电影从上世纪 90 年代至今,佳片迭出,并已成功借助“韩流”文化的传播,把自己的影响力拓展至整个亚洲。前文提到的《辩护人》和《坏家伙的全盛时代》,只是韩国电影众多佳作的其中两部。

2016年,韩国本土电影上映了302部,是进口片数量的1/4,但其本土片票房占有率却高达53.7%,韩国一度成为除美国之外,本土电影占有率最高的国家。而2016年韩国人均观影4.25次/年,更是直接位列世界第一。

如今,在全球文化角逐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韩国电影无疑为发展中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提供了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样本。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中国如何振兴本土电影,走出国门?或许韩影的发展经验,将会给中国电影产业政策带来有益启示。    


1

取消审查制,推行分级制

若溯因韩国电影的繁荣,那么审查制度的废除与电影分级制度的推行,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

韩国从1926年就开始实施电影审查制度。在日占时期,韩国电影大多为日本所控制,成为其殖民统治的宣传工具。朝鲜战争结束以后,美国又开始在韩国实行电影分级制度。期间,审查虽与分级并存但不并驾齐驱,审查为主、分级从属于审查,韩国电影发展受限。

19611979年,在朴正熙政权的统治下,韩国实现了经济腾飞,但军政府的政治高压政策也蔓延到了文化领域。随后,全斗焕军政府更是出台臭名昭著的3S文化政策(sports sex screen),导致不入流的“女招待电影”充斥荧屏。

1993年金泳三当选韩国总统,在全国“民主化”的浪潮之下,韩国电影迎来了自由发展的重要时期,限制政策变得逐渐宽松。而韩国电影的“春天”真正始于1998年,金大中政权大力支持电影产业的发展。1998年,韩美签署协议,要求将过去“每个影院每年放映国产电影的天数不得少于146天”的规定,缩短至每年92天。这一决定引起韩国电影产业界的强烈不满,直接导致韩国影史上非常重要的“光头运动”的发生。


图片

为了抗议韩国加入WTO带来的开放外国电影配额, 1998年,韩国影人发起大规模示威游行,不少男性影人甚至剃光头在汉城国厅、光华门等地静坐抗议。


最终,电影人的集体示威游行让政府取消了这一政策。它不仅保护了韩国本土电影的成长,更使民众的国产片情节深入人心。2000年,韩国彻底了废除影像制品的审查制度,完全采用分级制度,继续维持影院韩国电影放映任务制度。

经过多年的政策探索,目前韩国已完全废除电影审查制度,这为电影人的创作消除了后顾之忧。自此,韩国电影类型佳片不断涌现,甚至以创作上的“大胆”闻名于世。

2

实主义题材成为创作亮点


韩国电影与韩国电视剧不同。如果说韩剧是形成“韩流”文化、制造偶像现象的时尚消费品,那么韩国电影则是反映社会现实,拷问人性、关注社会民生的现实主义作品。

上文提到的《辩护人》,就是韩国现实主义题材的佳片。该片以20世纪八十年代的釜山为背景,以已故前总统卢武铉在担任律师时,负责釜林事件辩护的故事为原型,讲述了没有钱、没有学历、没有背景的税务律师宋佑硕经历的改变其人生的五次公审。《辩护人》的豆瓣评分高达9.2,无论是影片中主角宋佑硕不畏强权、捍卫民主的精神,还是片外创作团队敢于掀开遮羞布的勇气,都深深感染、震撼着观众。

更为人乐道的是,这部电影甚至改变了现实:釜山地方法院于2014213日对“釜林事件”进行了二审宣判,判决5名被告人无罪,距离一审判决时隔33年。这不禁让人感叹,世界上有的是改变电影的国家,但韩国却有改变国家的电影。

如果说《辩护人》、《出租车司机》是对历史的追问和反思,那么《熔炉》《素媛》《恐怖直播》《七号房的礼物》《回家的路》,则是对韩国司法体制、行政职能部门办事效率的质疑和监督;《秘阳》《追击者》《杀人回忆》等影片又是对人性的拷问和思考。这些电影成为了观照韩国民主进程的一面镜子,以撕裂式的疼痛警醒韩国政府及人民,如何将体制内存在的社会弊端和法制缺陷加以调整和修改。


图片


韩国电影针砭时弊,一针见血指出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现实矛盾:统治阶级的腐败、公检法系统的黑暗不作为、弱势群体的无处申冤……每一部韩国电影几乎都能使观众看完血脉贲张,反思良久。


3

中国的启示

对比韩国观众对于本土电影的情节,中国观众对国产电影的忠诚度似乎没有那么高,缺乏对本土电影的认同感。对此,中国电影人应该频繁与观众之间进行互动,增进相互理解。同时政府要注重电影文化的普及与教育,努力培养形成像韩国的那种国民观影氛围。

另一方面,韩国已经建立了成熟的电影分级制度,相比之下,柔性处理电影审查的问题,却一直在中国悬而未决。政府部门应该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根据市场经济与电影市场的发展规律,推进电影分级制度的建立,以便减少部分电影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保障电影艺术的自由表达权。

诚然,韩国电影当下存在许多问题,如电影市场趋于饱和,观影体量有限,同类型影片开发过度,创作模式单一,收入、海外收益较大比例地依赖亚洲市场等等。但不可否认,韩国电影仍有可取之处。尤其在如今全球文化软实力的较量之中,对韩国电影的分析研究,也变得更具价值。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韩国电影的有益经验,促进本土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融合,从而培育出富有融合性的多元文化。


参考文献资料:

张    含. 《韩国电影“集体发力”给中国电影业带来的启示》. 大舞台

王    琛. 《韩国电影产业政策的变化与启发》.  影视传播

孙    晴. 《“千万电影”的背后:韩国电影产业结构分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艺考大师


图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教学服务平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