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5G+4K+AI?两会还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大招

传媒人学习圈
2019年03月09日 14:12

每年的两会报道都集中了我国最前沿技术及最为先进的设备,可以说是我国传媒业技术运用的风向标。今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积极使用5G、4K、AI等新技术,开展2019年全国两会报道,彰显技术引领能力。

央视新闻新媒体在首场“部长通道”直播中,在5G覆盖区域实现5G+VR直播,全新解读各部委负责人发布的权威信息,观众可以通过移动手机方位和手指触摸屏幕方式实现720度无缝观看现场场景。

图片

“新小萌”以主播屈萌为原型

《新华社》 与搜狗联合推出的全球首个AI合成女主播“新小萌”,于3日正式上岗,并将与现有的Al合成男主播“新小浩”合作报道"两会”,获得外国媒体的广泛关注。

启用AI智能机器人“小白”“小度”参与两会报道,并通过4K超高清相机拍摄、5G网络进行传输,实现技术引领全方位集成传播。

央视网发布《VR VLOG|一分钟速览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现场》,运用高清VR全景技术聚焦政协新闻发布会,以快慢相间的移动延时画面+创意转场特效,为受众呈现包括媒体排队入场、记者发布会准备、发言人亮相发言等画面,并以文字形式附上发布会发言人与中外记者间精彩问答“干货”。


图片

回顾往年的两会报道,可以说是每年都积极运用各项新兴技术为会议加持,力求达到传播效率和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 2018 ★

新华社“媒体大脑”仅用15秒时间,从5亿网页中梳理出两会舆情热词,第一时间生产发布全球首条两会MGC (机器生产内容) 视频新闻。 “媒体大脑”提供新闻分发、采访、版权监测、人脸核查、智能会话等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八大功能。“媒体大脑”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新闻生产和传播效率。

图片

媒体大脑高效完成新闻报道

H5技术的发展已经有目共睹,但2018两会期间的H5更注重内容上的交互设计,简单流畅的页面,将话题带入情景,提升了用户的参与感以及认同感。如人民网利用H5技术将《2018政府工作报告》变成电子书,广受欢迎。长城新媒体出品的模仿“跳一跳”游戏的H5《幸福就要跳起来!》,用户每跳一步就展示一项祖国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就,既贴合生活,又能调动用户的积极性。许多地方媒体的优秀H5作品在当时也获得了大量的转发和关注。

图片

H5页面

借助AR呈现的原生支持,新华社客户端设计通过扫描图形和物体,在手机上呈现增强现实的报道,鼓励用户扫描其身边的物体,发现并打开隐藏的“新闻彩蛋”,如利用新华社客户端扫描个人居民身份带有国徽和长城图案的一面,便能浏览政府工作报告,领取民生福利。河南广电采用AR技术和机器人摇臂等技术,让演播室有限的空间得到扩张。

图片

AR增强现实技术

人民网正式启用了自主研发的“稿库传图”系统, 记者将手机与数码拍摄设备相连接, 便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即时将报道现场拍摄的图片和视频上传人民网图片库, 并在上传过程中, 自动完成按指定尺寸压缩照片和添加防盗水印等程序, 使现场图片视频回传更加高效、安全, 减轻了记者和编辑人员传图处理的压力。


★ 2017 ★

光明网多信道直播云台——“钢铁侠”,新闻信息即采即发,支持全景、虚拟视频的直播和录制。在这套设备的配合下,一个记者就如同一个小型编辑部,一键完成pc/移动/H5等多个平台的内容分发,实现了传播速率的最大化。

图片

“钢铁侠”一人独步风云

《人民日报》客户端的H5《“两会”喊你加入群聊》成为刷屏爆款, 不到24小时点击量就突破600万, 截至3月9日, 仅客户端上的评论量已超过16万。《厉害了, word检察官!》《我的“两会”秘密花园》《无人机航拍:换个姿势看报告》《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神器》等H5都不断突破人们对“两会”报道想象的限制, 刷新着对新媒介新技术的印象。

图片

试问谁不想抢到那个红包呢

央视网专门为年轻人打造的短视频《小V说两会》将漫画和短视频结合起来, 通过虚拟主持和新闻真实画面穿插配合, 每天一分钟通过互联网语言了解最热话题。《中国日报》新媒体出品的短视频《英国小伙自拍看两会》, 小哥操着流利的英语, 以一个在华外国人的视角解说中国“两会”, 混搭出一种颇有互联网气质的产品。

新华社音视频部i思工作室, 推出首位新华社机器人见习记者i思, 参与“两会”报道, 既可以采访代表委员, 搜集百姓关心的“两会”话题, 也可以在演播室与主持人、嘉宾互动, 与此同时还具备“两会”大数据分析、查询代表委员信息、查询天气、“两会”知识问答等功能。


★ 2016 ★

3 月1 日政协发布会刚结束,光明日报融媒体作品《政协新闻发布会VR实况》就已通过微信、微博传开了。不到一小时,就有了12 万次浏览量。此外,新华网2016 全国两会特别专题中专门开设“VR视角”。两会VR视频新闻的出炉呈几何级传播,使VR视频大范围地走入了受众。网友点击鼠标,或是在手机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以拉近发布会的任意视角。

图片

VR成为新潮流

两会各媒体纷纷使用全景相机,具备即拍即传功能,无需后期即可合成360 度无死角的全景影像。全景图像是把相机环360 度拍摄的一组照片进行拼接,用一个专用的播放软件在互联网上显示,让使用者能用鼠标控制环视的方向,可左可右、可近可远观看物体或场景。

图片

拥有全景相机我最牛

智能机器人“度秘”由新华社客户端联合百度共同推出,以贴心小秘书的身份出现。通过人机对话的形式,对两会进行权威形象解读。


图片

在新技术的助力下,各大媒体纷纷通过拉近观众与现场的距离来提升用户体验,不断用新奇的技术吸引受众参与到两会中。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媒体的报道理念逐渐趋于“用户至上”,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与反馈。


需要注意的是,在所有关于两会的报道中,我们应当警惕在新技术应用上的“一窝蜂”现象。那种不计成本、不考虑回报的报道模式只能使受众去关注报道的形式而非内容。毕竟,两会上出现的“神器”只是优秀新闻作品诞生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报道中的“干货”。


部分资料来源:中国中央电视台、央视新闻


参考文献:王卫明,刘园园.新装备  新技术  新文本——从2016两会看新闻报道的新趋势[J].新闻战线,2016(07):114-116.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传媒人学习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